https://m.toutiao.com/is/GePwwUa2VMA/
图片
一、空间之狭:比棺材大不了多少
日本潜艇分为大型伊号(I型)与小型海号(RO型)两类,其中伊-400级甚至能搭载水上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但即使是这类“巨舰”,在艇员空间安排上仍异常局促。
艇员人均活动面积不到1.5平米。
大部分船员在发射管之间、鱼雷上方或电池室之间挤出睡铺,有的甚至就睡在鱼雷之间——靠近装满炸药的钢铁巨管。
在伊-19号这样的中型潜艇上,士兵几乎是轮班睡觉——上一班起床,下一班才能挤进去。
军官有隔间,但依旧潮湿狭窄,无法站直身躯。
美军潜艇员曾形容日本潜艇内部布局“像老鼠窝”,但对日军来说,这是战时节约主义与“武士精神”的体现——能忍者胜。
---
二、饭菜之简:米饭、味增汤与罐头的三重奏
在水下,热食是奢侈品。日本潜艇的炊事班几乎是最倒霉的岗位之一:
由于潜艇必须保持密封,油烟排不出去,厨师在炊事间汗流浃背;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火灾。
主食是冷饭团与咸菜、罐头。典型一顿:白饭团+味增汤+鲭鱼罐头。
海军初期会提供少量鲜蔬肉类,但一旦进入远洋执行任务,餐食立即退化成“罐头套餐”。罐头种类包括马肉、鲸鱼肉、梅干、金枪鱼等。
特别的是,日军潜艇普遍配有味增汤料包,这不仅是食物,也是慰藉。
没有美军潜艇上的“冰淇淋机”或新鲜面包,日本潜艇餐桌只能靠“将就”过活。
潜艇兵间甚至有“能吃热饭是幸运的一天”的说法。
图片
三、拉撒之艰:厕所有,能用是另一回事
日军潜艇配有卫生设施,但设计极差、使用极限:
潜艇通常有一个厕所(舰艏),有时外加一简陋便桶。官兵得轮班使用。
潜航状态下,厕所不能直接排污,否则容易暴露位置,或造成回流污染。
一旦厕所堵塞(常有),水兵只能用铁桶解决,封口待夜晚浮航再处理。
某些长途任务中,船上会弥漫一种“腌渍鱼和尿酸混合”的恶臭。
更滑稽的是,有艇员记载:“出恭前得先学操作流程,否则一按错按钮,全艇就会充满翔气。”
四、氧气之困:每一次潜航,都是一次赌命
日本潜艇不像美军那样装备先进的再生空气系统,其氧气管理手段极为原始:
潜艇氧气罐总量仅维持约12-24小时潜航。
若任务需要深潜躲避,通常会启用备用氧瓶,并尽量减少说话、活动来减缓氧气消耗。
为吸收CO₂,日本潜艇配有石灰石粉末吸收器,但因补给困难,经常不充足。
一些艇员会出现头晕、呕吐、昏睡甚至幻觉。
有记录称,伊-177号在一次深潜中,有两人缺氧昏迷,险些无法上浮。
没有氧气制造机,没有冷却系统,长时间潜伏后,艇内温度可达40℃以上、湿度90%+,整艘艇如同水煮牢笼。
氧气,对他们来说,是一口命,是“天意”与“机械”之间的拔河。
图片
五、精神与生理的双重摧残
日军潜艇兵的心理压力远比水面舰艇大:
除了躲避敌舰、航母反潜机和深水炸弹,他们更要忍受日复一日的孤独与压抑。
伊-70号一位艇员战后回忆:“每天睁眼不是盼天亮,是怕没天亮就永别了。”
与之对比,美军潜艇不仅空间大、伙食好、轮换充分,还设置了心理疏导官,并允许放映电影、打牌、放音乐等活动。
日本人没有,他们有的是“服从、忍耐、必死”的军训口号,以及一颗时刻可能被深弹炸烂的铁壳心脏。
图片
无声的坟墓与被遗忘的士兵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共建造潜艇190余艘,其中超过120艘战沉,沉没率高达60%以上。无人生还的比例之高,被称为“深海甲种特攻”。
如果说神风特攻是天空中的烈焰祭品,那么潜艇兵,就是深海中最沉默、最压抑、最容易被遗忘的亡魂。
参考资料:
《深海猎手:日本海军潜艇战实录》
U.S. Naval Intelligence Reports on IJN Submarine Life
《潜航者之死:伊-号潜艇幸存者口述》
历史资料档案:《日本海军舰艇生活设备配置》1942年修订本
#日本##军事##历史##二战##经济##真实##失业##金融##武器##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爱配资-股票杠杆10倍-配资入门炒股-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