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宁
人们对一国国内的流动性知之甚多,流动性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通常表示在不显著影响价格的情况下买卖资产的难易程度,较高的流动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而低流动性则可能导致波动性和低效率性。而《资本战争》这本书主要致力于探讨全球的流动性,由英国迈克尔.J.豪厄尔(Michael J.Howell)所著,该书对全球“规模高达130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动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这些资金流的跨境流动既代表着“聪明钱”对经济机会的跟随,是资本逐利的结果,又可能同时会带来巨大风险。
全球流动性讲述的是通过全球银行体系与货币市场流入的信贷和国际资本的总流动。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各国放松管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主张较少的市场干预,共同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世界贸易及全球化的发展又助力了这一趋势。作者从“全球流动性”这一概念出发,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许多前沿的热点进行了富有见地的剖析,其中包括了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变、上世纪英美等大国之间的权力迭代、一国工业兴起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新兴经济体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带来的新变化、中央银行的作用、影子银行的角色、跨境流动背后暗含的地缘局势变化等等。
作者还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储蓄和信贷的数量驱动的,即资金流,而不是由高通货膨胀或是利率水平驱动。作者还强调流动性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不只是看数量,观察质量同样重要。作者坦言,相对于货币数量论,他更愿意从货币质量论去考虑问题。比如私人部门的债券与国债在安全性上有根本的质量差异。这一点是毋庸赘言的,现实中投资者们也是依据此原则来身体力行进行投资的,比如美债、日债等都是全球投资者热衷投资的较安全资产,一国民众对本国的国债也具有较大的信赖度,而公司债的安全性则相对国债略微逊色一些。
作者认为,在经济繁荣和上升周期借入的钱,与在经济衰退和下行期借入的钱,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是,传统的金融数据分析例如M2、社融、宏观杠杆率等总量指标并没有区分这一不同。作者还认为,不要只是盯着流动性的净流入,也需要观察总量,这对政策制定者有一定启示,因为流动性的变化通常会反映相关风险是否在累积。
作者用代数展示了流动性公式和分析框架,作者的团队构建了一套全球流动性指数,旨在考察不同经济体的流动性状况,他认为这是预测外汇、债券和股市的前瞻性指标。对于配置资产而言,作者指出了流动性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模式和传导机制,流动性能影响投资者们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当流动性充足时,违约和其他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当流动性紧缩时,市场风险偏好收缩,投资者通常转向安全资产。作者也基于自身的投资经验,给出了流动性处于不同阶段的资产配置策略。这对投资者们应有一定启发。
这本书值得一提的还有“金融丝绸之路”的概念,作者认为,受到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巨大投资机会的吸引,世界经济金融的中心正在沿着“金融丝绸之路”向东移动。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资本不断向其移动,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成了这些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美国500强企业在引领全球资本流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总部在美国,在纽交所上市,但会将业务外包到世界上零部件价格实惠、劳动技能强的地方,并形成了效率很高的产业链。
作者的分析富有洞见,近年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也正是基于这些逻辑,但作者不认为“关税战”是真正的命门,他认为技术卡脖子和资本流动性是更关键和紧要的。技术和资本的流动与商品的流动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中国在2018年之后致力于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正是明智的做法,近年来的技术革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决策非常正确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作者也在书中指出,预计未来将出现去全球化趋势和新地区主义,资本领域将受制于地缘政治因素。作者也认为,中国需要引进“聪明的”和追求风险的资本来保持其经济增长和稳定,近年来中国也正在逐步取消一些对外资的限制,减少投资壁垒。另外,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加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事实上,我国近年来也正在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视野超出了货币和流动性的范畴,看到了全球流动性背后的国家分工体系、金融体系、地缘政治等维度,正是建基于如此综合的维度视野上,才能做到更好的资产配置。同时,作者对全球流动性的分析鞭辟入里,对不同经济体的金融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爱配资-股票杠杆10倍-配资入门炒股-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